中国酝酿全球顶尖粒子对撞机, 预计2035年震撼登场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7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近日,就探索宇宙诞生之谜的下一代对撞机消息,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,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顶尖粒子对撞机建设项目。

该项目的心脏——“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”,其环形隧道的周长将傲视群雄,达到惊人的100公里,远远甩开当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7公里长的对撞机。

国际直线对撞机亚洲指导委员会主席,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加速器分会副主任高杰教授,在近期日本举办的国际学术盛会上透露,这一壮举的最终审批结果,有望在即将启动的“十五五”规划前夕揭晓。

该项目预计斥资约50亿美元,资金将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携手注入。根据最新的时间蓝图,一旦年内顺利获得批准,其建设大幕将于2027年前后徐徐拉开,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,这座科学殿堂将屹立东方,投入运营。

目前,长春、湖州、长沙等六座城市正为成为这一科学奇迹的落地之地而激烈角逐,最终选址尚未尘埃落定。

作为基础物理领域的璀璨明珠,该对撞机的核心使命是揭开宇宙诞生的神秘面纱。

它将深入探索被誉为“上帝粒子”的希格斯玻色子,这一被视作物质质量之源的基本粒子,揭开其深层次的奥秘。高杰教授掷地有声:“这不仅是中国的科学壮举,更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舞台。”

当前,全球粒子物理领域群雄逐鹿,竞争态势日益激烈。美国学界去年底的评估显示,日本提出的直线对撞机与欧洲规划的91公里环形对撞机备受瞩目,但高昂的投入成为其推进的掣肘。

对此,高杰教授表示,中国的对撞机项目与日本的项目在技术路径上相辅相成,他期待着未来能与世界各地的科研力量携手并进,共创辉煌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该项目的推进恰逢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。

近年来,中国在太空探索、人工智能(AI)等前沿领域屡创佳绩,如今,它将目光聚焦于长期由欧美日主导的高能物理领域,展现出其建设科技强国的多元化布局。

分析人士断言,一旦该项目如期竣工,不仅将深刻改变全球基础科研的格局,更可能引领新材料、超导技术等产业链实现跨越式飞跃。

据悉,项目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完善技术方案,力求将其纳入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重点科技基础设施清单。

随着最终决策时刻的临近,这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科学探索大赛,正在东方大地拉开序幕。